国家能源局于10月17日公布全社会前三季度用电量,主要数据如下:前三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38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及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为845亿千瓦时,30799亿千瓦时,6025亿千瓦时和6217亿千瓦时。其对应的同比增长分别为4.8%, 2.0%, 11.5%和11.6%。 前三季度,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2818小时,同比减少179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比往年增加127小时,共计2766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则为3071小时,减少213小时; 前三季度,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7270万千瓦,其中新增火电2901万千瓦,占比39.9%[1]。
记者转发了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对于第三季度电力数据的解读:
1. 从产业用电的角度来看。纵观第二产业前三季度表现,第二产业用电量有小幅回暖的态势。包括河北省钢铁行业在内的部分重工业的复工复产,可以理解为这一用电数据背后的直接因素之一[2]。即使第二产业在钢铁复产后暂时摆脱了2015年的整体负增长,但整体来看第二产业在前三季度用电量占比为全社会用电量的70.2%,这一数字比2015年的全年平均占比72.2%还要有所下降。与此同时,第三产业用电量屡创新高,其前三季度13.7%全社会用电量占比凸显出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的节奏,还在进一步加快。此外,受今年夏季部分地区的天气因素等影响,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和占比。以上原因综合导致前三季度的全社会用电量总体略高于预期[3]。
2. 从电源平均利用小时数的角度来看。前三季度的整体电源平均利用小时数同比减少了将近6%,而火电的平均利用小时数仍进一步低于整体电源平均运行情况,并且继续走低。目前前三季度运行小时数低于2015年同期213小时这意味着,在第四季度不出现极端天气条件的情况下,2016年的火电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再创历史新低将无可避免的发生。在全社会用电量略高于专家预期值的情况下,全国电源的平均利用小时数仍然无法逃脱持续下行的魔咒。2015年接近半数的火电过剩产能不会一朝一夕化解,火电产能过剩将会是一个持续性问题。
3. 从新增装机的角度来看。新增火电装机速度看似有所缓和,然而对比2015同期装机数字不难看出,即使与火电“疯狂”扩张速度达到巅峰的2015年相比,2016前三季度的数字也仅是略有逊色,占到了去年同期装机量的73.4%[4]。在全社会用电量并没有远高于行业预期值的情况下,火电的新增发电机组却还在不断涌入并进一步瓜分整体电力市场,这也再次印证了为何全国电源的平均利用小时数还在进一步被拉低于历史水平。
4. 从近期政策的角度分析。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对火电产能过剩严重态势在持续进行政策层面的宏观调控,且政策力度在不断升级。继今年三至四月份的煤电“大刹车”系列文件后,国家能源局在九月下旬正式下发文件《关于取消一批不具备核准建设条件煤电项目的通知》,取消了共计1240万千瓦的15项不具备核准建设条件的煤电项目[5]。继而,据媒体报道,在10月10日发改委进一步下发了特急文件《关于进一步调控煤电规划建设的通知》以进一步限制煤电红色预警省份(区域)的开工和投产节奏[6]。从意识到火电过剩的严重程度到发力控制审批速度,再到进一步控制开工和投产速度,可以看到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努力控制火电产能过剩的态势。然而火电产能过剩的累积并非一朝一夕,火电审批权下放初期的无序扩张造成的恶果,还需要整体电力市场用更长的时间去消纳。火力发电市场“僧”多“粥”少的日子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将持续,火电产能过剩化解之路依然漫长。
|